焦糖布丁理论:客户“雇佣”你的产品来完成他的“任务”
今天和一位企业家朋友聊用独立站开展数字营销,怎么样通过独立站的内容营销,将产品的价值主张提炼好并传播到客户心中,在讨论价值主张的时候,客户是买产品还是买解决方案的时候聊到了“焦糖布丁理论”,核心是:客户购买你的产品,不是为了产品本身,而是为了“雇佣”这个产品来解决他面临的一个具体问题。回家后上网找到详细的《焦糖布丁理论》相关文章,分享在入站营销博客中,方便随手分享给客户。
这个理论的核心思想,完美地概括了您所说的:客户购买你的产品,不是为了产品本身,而是为了“雇佣”这个产品来解决他面临的一个具体问题或情境,就像雇佣一个人来完成一项工作一样。
这个理论与哈佛商学院教授克莱顿·克里斯坦森提出的 “Jobs to Be Done” 理论紧密相关,是其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
一、理论的核心解读
让我们来分解这个理论的组成部分:
焦糖布丁: 这代表一个具体的情境或客户需要完成的“任务”。
例如:下午三点感到疲惫和无聊,需要提神并给自己一个短暂的休息(“任务”)。
布丁: 这代表客户最终购买的具体产品。
例如:一罐红牛能量饮料、一杯星巴克咖啡、或者一个苹果。
理论的关键: 客户走进商店,他的目标不是“买一罐红牛”(布丁),而是“解决下午的疲惫和无聊”(焦糖布丁)。他是在“雇佣”一个能完美完成这个“任务”的解决方案。红牛之所以被“录用”,是因为它(在客户心目中)能最有效地完成“快速提神”和“感觉酷炫”的任务。
二、一个经典案例
克莱顿·克里斯坦森经常用一个奶昔的例子来阐述JTBD理论,这同样完美适用于焦糖布丁理论:
情境: 一位通勤者需要独自进行一段漫长而无聊的车程。
“任务”(焦糖布丁): 需要一件东西来打发时间,让旅途不那么无聊,同时能单手食用,并且能捱到中午不饿。
被“雇佣”的解决方案(布丁): 奶昔。
它浓稠,可以喝很久(打发时间)。
可以用一只手享用(方便驾驶)。
能提供饱腹感。
研究人员发现,早上购买奶昔的顾客,几乎都是为了完成这个特定的“任务”。相比之下,香蕉(太容易吃完,剥皮麻烦)、百吉饼(太干,涂抹奶油不方便,碎屑多)等竞争对手都“应聘”失败。
三、理论的深层内涵与启示
这个理论颠覆了传统的、以产品功能或用户人口统计特征为中心的营销思维。
从“产品功能”转向“用户进步”: 客户想要的不是产品的功能参数,而是利用这些功能在他自己的生活情境中取得“进步”。他们不是在买电钻,而是为了在墙上“得到一个孔”;他们不是在买化妆品,而是为了“获得自信”。
竞争边界被重新定义: 你的竞争对手不仅仅是同品类的产品,而是所有能完成同一个“任务”的解决方案。
奶昔的竞争对手不是其他奶昔,而是香蕉、百吉饼、能量棒,甚至是播客和有声读物(因为它们也能解决“旅途无聊”的任务)。
Airbnb的竞争对手不仅仅是酒店,而是所有能解决“短期住宿”任务的方案,包括沙发客、民宿,甚至是亲戚家。
创新方向更加清晰: 企业创新的重点不应局限于把“布丁”(产品)做得更好,而应去深刻理解“焦糖布丁”(用户任务)的全貌。
如何让奶昔更有效地对抗无聊?(比如在杯子上印个谜语?)
客户在完成“任务”时,还有哪些“痛点”?消除这些痛点,就是创新的机会。
四、如何应用该理论?
寻找真正的“任务”: 通过深度访谈和观察,问“为什么”?你为什么要买这个?你当时处于什么情境?你希望达成什么状态?
描述“任务”: 用“当……(情境),我想……(目标),以便我能够……(期望的进步)”的句式来清晰地定义任务。
设计解决方案: 围绕这个被明确定义的“任务”,来设计、营销和改进你的产品(“布丁”),确保它能被成功“雇佣”。
总结
焦糖布丁理论是一个强大的思维模型,它告诉我们:
成功的营销与创新的关键,不在于推销你的“布丁”(产品)有多好,而在于深刻理解你的顾客在何种情境下想要享用“焦糖布丁”(需要完成的任务),并确保你的产品是完成那个任务的最佳“雇员”。
这个理论将企业的焦点从产品本身拉回到了用户的真实需求和生活场景,是构建以用户为中心的商业策略的基石。

本站文章注明作者的均为原创或授权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来源:入站营销 www.patrev.com】
【需要更多了解独立站建设、运营、推广、获客的方法,可以填写表格联系我们】
请先 登录后发表评论 ~